培根随笔读后感

时间:2024-02-23 10:46:08
培根随笔读后感(集锦15篇)

培根随笔读后感(集锦15篇)

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,说起随笔,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?随笔是散文的一种,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,灵活多样,不拘一格。那么,怎样才能写好随笔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根随笔读后感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培根随笔读后感1

一口气读完《培根随笔》,不禁为培根那充满哲理的语言所震撼。尤其是那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,语言简洁,内涵深刻,充满哲理。撇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、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,那字里行间的细微之美也足够感人了“善犹如宝石,以镶嵌自然为美;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,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,只须气度端庄,仪态宜人。”不错,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,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。因此我想,人的外表固然重要,但如果没有内涵,没有一颗善良的心,光有外表,只是一个躯壳,行尸走肉,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?

所以,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,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。外在的缺陷是暂时的,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。就像《巴黎圣母院》中的那位敲钟人,虽然外貌丑陋,令人“望而生畏”,但他的内心却是无比的善良,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。如今,有些人就像那位大主教一样只注重外表的美丽,而忽略了内在,他们虽然具有美貌,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。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。所以,我们不难发现美德重于美貌,只有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,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。

培根随笔读后感2

众所周知,培根是一位身世浮沉的伟人。他在逻辑学、美学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。并且为英国本土创造了随笔。而《培根随笔》就是他的著作。

这本书可以说是他一生的宝贵经验。用一个伟人的经验来提升自我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。由此可见,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导手册,把他搞明白就会开悟。每一篇文章都是培根对待一个问题独到的见解和方法。

思想的精妙在于注重细节。培根肯定有学问的人的作用,但并未沉湎其中,一味地以为自己高明,相反他的头脑极为清醒,目光格外锐利。他告诫人们:“耗费过多的时间去读书便是迟滞,过分用学问自炫便是矫揉造作,而全凭学理判断一切,则是书呆子的癖好。”

这似乎有没有全然否定实践的作用,既然如此,那么人性与学问、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?培根说:“学问能美化人性,经验又能充实学问。”换句话说,只实践不求学问,或者一味求学问而不实践,同样对人性无益。

培根随笔读后感3

“伴随死亡而来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”,不错的,死亡只是一瞬的交错,而他所衍生的东西却往往使人们痛苦万分,世界上一切的一切,在死亡之际,都是过往云烟,仅存的只是面对死亡的淡然那我们在顾虑什么?这样看来,死亡其实并不可怕,而真正令人恐惧的是死前的挣扎,在这段痛苦的时光中,时间只是过得缓慢,而惊恐无限弥漫,日积月累,这便成了人们对死亡的一种错误的认知----死亡是可怕的!

从《培根随笔》中,我们不难看出培根对死亡的旷达,正如他所说的“生命的终结乃是自然的一种恩惠”,对死亡抱有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。人总是会死的,这是一种必然的自然规律,亦是无法逃避的----倒不如泰然的面对他,或许你就不会认为死亡有多么恐怖了。

看淡生死,不仅消除了自己的顾虑,也是一种对自己的宽恕!

培根随笔读后感4

弗兰西斯·培根,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。说起他,我第一想到的就是他的名句“知识就是力量”。这个暑假,有幸读了他的《培根随笔》,从中受益匪浅。从书中我感受到的是他对于哲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。

《培根随笔》分为《论求知》、《论美》、《论善》、《论家庭》、《论友谊》等多篇随笔,可谓处处都是精华,我细细品味其中。

“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,你将得到两个快乐;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,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”。这句话是《论友谊》中的一句话,他将友谊的真实含义描写了出来。是啊,朋友对于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,友谊对我们来说也太珍贵了。

就我们来讲,从入幼儿园,开始慢慢接触社会之时,我们就拥有了朋友,从一个到几个,从单纯友好到刻骨铭心,我们渐渐读懂了友谊。

从小学至今,我和一个朋友拥有了7年的友谊,7年的死党,让我们不必在每天面对对方时,装作一番笑脸,而是喜怒哀乐尽情地展现在对方眼前,与她一起分享。所以,好好珍惜友谊!

人的一生掌握在自己手里,我们要把握自己的命运,要让生命变得绚丽多彩。《培根随笔》,感谢你,因为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人生!

培根随笔读后感5

我看了《培根随笔》这本书。培根的文章,散发着古老的悠远的的历史的味道。

“高度的阅历、丰富的想象、有力的机智、透彻的智慧。他把这种智慧用在一切对象中最有趣的那个对象,即通常所说的人世上。这是培根的特色。”

《论真理》是整本书的第一篇,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。它表达了培根对真理的崇敬之情。培根认为感官上可以感知的是最低级的感知,而理智上的认知则是最高级的认知。在他看来,只要拥有真理和光明,世界就显得无比光明和快乐,就是人间的天堂。应该敬佩这位先哲,这个追求真理的先驱者,是指引人们走向光明的英雄。

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。他的语言有一种甜美而庄严的节奏,这满足我们的感官,正如他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满足我们的智力那样。他的文章的调子,波澜壮阔,冲击你心灵的局限,带着你的心一齐倾斜,涌向它永远与之共鸣的宇宙万象。

这本书就是要细细品尝,慢慢消化的茶。要读透了才能知道,其中的道理,要喝到最后了,才可以尝到甜头。即使这只是一本随笔集!

培根随笔读后感6

前些日子,我读了《培根随笔》这本书,读后感想很大。

这本书主要讲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,语言简洁,警句迭出,深受各国人民喜爱。

在《论友谊》中,培根说道:“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,你将得到两个快乐;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,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。”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,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。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,给我印象最深的,是《论美》。这是一篇关于“美”的经典之作,语言简洁,内涵深刻,充满哲理。“美”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,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。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,所以,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'缺陷,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。美德重于美貌,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,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。文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,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。”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,体形。颜色指五官相貌,主要是脸部,是局部的。而行为之美,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,是后天的,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,在三者中最高……

这本书很不错,建议大家都去读一读。

培根随笔读后感7

美在任何人的字典里都是一个褒义词,代表被人喜欢的意思。人人向往,人人追求。美丽的人成为焦点,成为佳话;美丽的事成为记忆,成为定格。总之,美是自然界创造出来最令人兴奋和倾心的事。

美的形式不同造就了不同的赏美人群,也就是——职业。

美在每个人的思维里,几乎都是不尽相同的。数学家喜欢方正无差的几何美,音乐家喜欢悦动自由的抒情美,政治家崇尚权利,美术家品析肌体……但不管是毫厘间的测量,疯狂的高歌,一呼百应的自豪,浑然天成的神奇,都是美。巅峰美感因人而异。

人对于美的判别是善变的,就如同我们喜欢吃多种多样的食物一样。

而且人对于美的欣赏是无法阻拦的。

仗剑天涯的剑客视剑如生命,我老师说她认识一个老师傅,颇爱舞剑,可当年文革的时候,把他的传家宝——一条围腰软剑毁掉了,他就愤然自杀。疯狂不羁的车手爱车胜过自己,《速度与激情》这系列的电影就恰好诠释了这一点。

任何事物,都有自己美丽的一面,而这一面,不一定在所有人眼中都是美的,但在少数人眼中那就是最美。就如同人人都有自己的天使一样。

对我来说,关于美的讨论时没有结果的,因为巅峰美感无须负重。

培根随笔读后感8

最近读了培根随笔论。感慨很多。友谊对于人际关系,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则,就是互相尊重,亲疏随缘,我相信,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。我还认为,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,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。

看了这篇文章,我深有感触:只有在好朋友之间才可能发生绝交这种事,过去交往愈深,现在伤痕就愈难修复,而维持一种泛泛之交又显得不太自然。至于本来只是泛泛之交的人,交与不交都差不多,也就谈不上绝交。

生活中不也这样吗?只要是很亲密的好友,万一某一方伤害另一方,都会在心灵上留下一道阴影。但如果没有朋友,就不能吐露出自己的心声。孔子不也说过嘛: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。”不过选择朋友也是有讲究的,如果选择那些三流社会的人做朋友,你也会变的和他们一样;如果和文明有礼的人做朋友,自然你也会变成文明有礼的人。有句话说得好: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”

或许,读书如交友,但至少有个例外,便是读那种传授交友术的书。交友术兴,真朋友亡啊!

培根随笔读后感9

《培根随笔》就是一部写道理的文章集锦,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声情并茂的人物,只有无限的讨论与研究,真是是物必谈,无所不谈。

本书作者,自然就是弗兰西斯-培根英国哲学家和文学家。一六〇三年被封爵士,一六一三年升为首席检察官,一六一七年成为掌玺大臣,一六二〇年被封为子爵。一六二一年被控受贿,从此下野,脱离官场。一六二六年死于实验。本书的道理,均是其一生中经历中总结出来的。

还有其中一些完全是十七世纪的思想,例如:世上的确有人好见异思迁,视固守信仰为枷锁缠身,故而在思想行为上都追求自由意志。

虽说专讲道理,但也不乏有趣的比喻:一位先人曾因诗能满足想象而称其为魔鬼的酒浆。而有些话也是经典:所有感情中最令人神魂颠倒这莫过于爱情与嫉妒。

本书也似乎是借助《圣经》来说明道理。

从书中所用的人名、地名、事名,更可以看出他的才识来。

我闷在生活之中总会不经意之间说几句富有哲理的话,只要用心记录,你也会成为培根。

培根随笔读后感10

前两天读了《培根随笔》后,我看到培根对哲学的执着,对政治的热衷,对生活的热爱,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、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。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,《论美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这则是一篇关于“美”的经典之作。“善犹如宝石,以镶嵌自然为美;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,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,只须气度端庄,仪态宜人。”不错,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,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。是啊,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,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。 然而,在实际生活中,有很多人确是如此——每天关注着自己外貌之美,对于自己的内在漠不关心,就出现了很多很漂亮女生却脏话连篇,让人觉得很没教养,很不稳重的情况了。 正如培根所说:“美犹如盛夏的水果,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。”

“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灵秀,数学使人周密,科学使人深刻,伦理学使人庄重,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” ,不得不肯定,《培根随笔》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!

培根随笔读后感11

《培根随笔》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、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·培根所著。

在这数十篇随笔中,给我印象最深的,是《论美》。这是一篇关于“美”的经典之作,语言简洁,内涵深刻,充满哲理。“美”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,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。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,所以,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,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。美德重于美貌,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,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。文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,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。”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,体形。颜色指五官相貌,主要是脸部,是局部的。而行为之美,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,是后天的,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,在三者中最高。

如今,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,而忽略了内在,他们虽然具有美貌,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。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。外表固然重要,可以向外人体现自己,但如果没有内涵,光有外表,只是一个躯壳,行尸走肉,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?

美丽,是一个永远讲不完,也无法讲完的话题……

培根随笔读后感12

《培根随笔》是英国费兰西斯.培根所著,他是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,政治家和哲学家。

《培根随笔》里面内容广泛,涉及到人生的个个层面,以作者的独到人生观察,简约的文笔,明澈的智慧成为数世纪以来广为流传的名著,

我最欣赏《培根随笔》书里的一段话,“顺境带来的幸运固然,逆境造就的品质更令人折服,顺境的德行是节制自律,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挠”。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,同时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,逆境的意志力可以为成功铺上了垫基石。

读了这本书,让我懂得了无论遇到什么逆境,都不绝望,不沮丧,不叹息。要乐观,进取,努力奋进,把逆境当着动力,把握自己,洒下汗水,不段耕耘,让自己的人生出现一片焕然旑旎的风景!

培根随笔读后感13

翻开培根的《随笔集》,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文章短小。58篇随笔中,很多都不超过一千字,个别最长的也只有五千多字。培根自己也在《谈快捷》一文中说:“冗长而玄妙的讲话不利于快捷,就像长袍拖裙不利于赛跑一样。”所以培根力求以最短的篇幅摆明事实,讲清道理,摈弃那种空洞、肤浅、絮聒的毛病,注重文字的深刻老练、沉重有力,几乎篇篇都是警句格言层见叠出。

培根用客观冷静的笔调写了这些短小精悍的说教文章。他不追求抒情效果,不买弄幽默风趣,从不谈论自己。所以读培根的随笔我们是听不到作者灵魂的絮语,也不像一位朋友在娓娓谈心,倒像是在听一位高人赐教,一位法官判案。

通过读《培根随笔》我懂得了许多道理,知道了友谊是什么,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对与错,懂得了什么是美。

培根随笔读后感14

今天,我读了《培根随笔》中的《论嫉妒》一章,在文中,培根将嫉妒做了很透彻的解释。他说嫉妒能激发出强烈的欲望,创造出虚幻的意向,并能蛊惑人的心灵。我认为,嫉妒来自自我与别人的比较,嫉妒别人的人所嫉妒的事物一定是自己没有或得不到的。当一个人缺乏某种东西的时候,他一定要贬低别人的东西,以求两者的平衡。

有时,嫉妒是在不经意中形成的,所以嫉妒这种东西很常见。比如《三国演义》里的周瑜,本来是一个年轻有为的人,就因为诸葛亮气了他两回,竟被活活气死了。

在生活中,嫉妒又分为公妒和私妒两种。公妒是指某人做的事或拥有的东西引起公愤,是强迫他们收敛和节制的一种方法;私妒是某人因为别人在某件事或拥有的某件东西超过了自己而妒恨。

所以,当我们春风得意的时候,千万要小心树大招风,在某件事上也不要总占上风,否则很容易招来别人的嫉妒。但是,在别人嫉妒我们的时候,要学会“宰相肚里能撑船”,宽容大度的对待嫉妒你的人,因为他们正是因为缺少你拥有的某样东西才产生这样的情感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淡泊。在生活中,我们既要谨慎自己的言行,防止遭到嫉妒,又要宽容一些,因为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,嫉妒是最顽强,最持久的。

培根随笔读后感15

《培根随笔》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、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·培根所著。

在《论求知》中,培根说道:“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,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。”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,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。

在《论友谊》中,培根说道:“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,你将得到两个快乐;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,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。”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不可少的一个角色,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。

在这数十篇随笔中,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《论美》。这是一篇关于“美”的经典之作,语言简洁,内涵深刻,充满哲理。“美”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,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。

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,所以,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,只有内在美才是永恒的美。如今,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,而忽略了内在,他们虽然具有美貌,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,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。

在这本书里,让我学会了很多的哲理,我要多读这本书,让这些哲理永远记在我心里。

《培根随笔读后感(集锦15篇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